肖亚庆: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共进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巨大发展潜力,需要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也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实现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共同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高度评价了民营经济为我国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入分析了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申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作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国有企业深化同民营企业的合作,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需要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从来没有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将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能够始终保持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确立了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到党的十三大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到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再到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形成、巩固和完善。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制度是否优越,关键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充分调动了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我国消除贫穷落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现实条件,也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实践中充分彰显了创新性、科学性和优越性。正是因为有基本经济制度作保障,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才得以实现高度互补、相互支持,共同构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重化工和传统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从事服务业和加工业,随着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企业向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不少企业已经走向国际,在产业链、价值链上与国有企业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密切。
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巩固好、发展好公有制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又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让各种所有制经济更好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形成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为各种所有制经济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同时,强调“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只要我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并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物质基础、人力资本、资源禀赋以及制度优势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极大地振奋了民营企业战胜困难、加快发展的精气神,也极大地鼓舞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干劲。
中国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发展潜力巨大、充满机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舞台广阔、大有可为。从公布的经济数据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宏观指标符合预期,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新动能逐渐成长,我国经济增长总量和速度仍居世界前列。从未来发展前景看,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空间,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强、后劲足,是最具成长性的大市场;我们在科技创新、城乡协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我国居民有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77.7%,有洗澡设施的户比重为84.2%,每百户汽车保有量33辆,空调保有量不到110台,电视机保有量刚突破120台,与发达国家和一些与我们收入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这些差距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恰恰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所在。
当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世界各国经济普遍增长乏力,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面临转型发展、升级发展的压力。这些困难和挑战,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其他国家,无论是对国有企业,还是对民营企业,都是同样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战胜困难、迎接挑战。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正在不断改善,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等,都将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扎实推进,也将为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始终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把握规律、抓住机遇,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实现新发展。
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善于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单枪匹马、单打独斗都是行不通的,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够行稳致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更是应该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共同属性都是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有竞争是必然的。民营企业之间有竞争,国有企业之间有竞争,同一市场、同一领域内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也有竞争,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加强合作才是大势所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应该在竞争中学会更好合作,通过合作赢得更多发展优势,这既是应对外部大环境变化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中央企业以深化改革、结构调整为抓手,不断加强同民营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了分工协作、产业配套、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2013年—2018年,中央企业通过产权市场转让部分股权、增资扩股超过700项,吸引社会资本超过2600亿元;通过证券市场开展IPO、控股上市公司增发、资产重组等超过400项,吸引社会资本超过1万亿元。近两年中央企业压减的近13000户法人中,超过2000户的控股权转让给了民营企业。中央企业在高新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也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合作力度,培育和带动了一批企业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下一步,中央企业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推动创新发展,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做强做优实业主业,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在这一进程中,中央企业将不断加大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力度。
当前,民营企业与中央企业一样,也面临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着许多发展的共同点、利益的契合点,蕴含着大量的合作机会,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国务院国资委真诚欢迎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来,共同探索各种所有制经济深度合作的途径和方法,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积极支持中央企业通过股权合作、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到民营企业发展中去,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共同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